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企业邮局
  技术交流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技术交流
 
如何正确处理抗应激
已阅:2274  2016-06-25
 

如何正确处理抗应激

 一前言

近几年水产动物疾病日趋严重,关注点也从病原防控转移到对水产动物的状态认知。生物的状态我们分为三种:正常、发病、应激状态。而容易被人忽略的就是应激状态造成病防上的疏忽,进而引起规模性的鱼病爆发。国外学者提出,水生和陆生动物区别在于水生的病原总是存在,是否发病取决于当时状态。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水产动物更易受到病毒等病原的侵袭,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二、揭穿虚假抗应激的现象

“养殖水体外用泼洒维生素C抗应激忽悠你没商量”,这是一个残酷的命题,就像皇帝的新装,没人触及,没人说穿。

 养殖水体泼洒维生素C(普通维生素C、包膜维生素C、VC磷酸酯等)短时间就会损失掉,这是一个从事水产工作者的基本常识,根本就不用论证。另外即便使用足够的泼洒用量(成本超高),对于养殖动物作用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作用太小),维生素C添加于饲料中才会被水产动物吸收利用,这也是个常识。

 至于对藻类是否有作用?有的,可是有多大作用呢?泼洒1公斤维生素C和泼洒1公斤麸皮差不多。维生素C是有碳、氢、氧(VC脂还含有P)组成,分解后会留下少量的碳,作用就是微量补碳,和麸皮作用相同。由此看出,正确的抗应激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及探索。

 

应激来源

应激来源通常可区分为天气应激;养殖水环境或底环境恶化或病原感染造成应激人为操作产生的应激等

常见水产动物应激时需要注意要点

1、水产动物在应激状态下是一个耗能状态,急需糖代谢,而蛋白质难以消化,养殖户投高档料反而会使水产动物的负担加重进而使得发病状态加剧因此在此阶段拒投高蛋白饲料是关键的;同时,在应激状态下氧气需求量增加。应激状态下耗氧,血红蛋白载氧能力下降,所以一定要增加溶氧。

2、水体投放活菌时禁止投入枯草芽孢等好氧型微生物以免造成缺氧等新的应激,尽量使用类球红细菌、植物乳酸杆菌等兼性微生物

做好应激预防的三道防线

1、肠道:

  肠道健康中粘液健康是很重要的,而必需强调粘膜健康。疾病流行季节经常性饲料里混饲丁酸梭菌,是保持肠道健康的有力措施,不仅能建立起健康平衡的肠道微生态,而且其代谢物丁酸即短链脂肪酸可强力抑制嗜水气单胞菌或副溶血弧菌的繁殖。

2、泥水界面:

  它是池塘物质转换的主要场所,日常管理尽量少用絮凝剂型底改,尽量多用生物底质改良剂如SOD 底改等和底层增氧设施来加强物质转换效率。

3、气水界面

其主要功能是气体-液体交换的场所,也是生产者——藻类生存和繁殖的主要场所,需要有很好的藻相,避免蓝藻藻相的形成。而养殖所需要的良好的藻相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的肥水管理。因此,要求施肥应穿于养殖过程的始终。尽量采用卵囊藻、小球藻等优良藻类进行培育优势藻群,池塘养殖所需要的90%溶氧供给来自于气-水界面,形成和维持一个畅通的高通量的交换界面是气-水界面管理的关键所在。

六、应激反应发生如何缓解

1、水产养殖动物日常经常投喂富含人参皂甙的绞股蓝等,强肝健肾,提高抗应激水平。

2、饲料内添加奇肝宝每公斤饲料添加4-5克。其富含斜盆草提取物及三甲胺乙内脂,可有效恢复肝脏破坏细胞,提高抗应激能力疾病流行季节15-20天连续投喂5次(天)

3、疾病流行期间,每10天往水体泼洒一次康复应激宝,该品为三甲胺乙内脂,微量元素,丁酸梭菌复合而成,其特点是投入水体后能快速沉入池底,有效提高氧化还原电位(EH),给底质创造一个有益环境,从而为本品中的功能性微生物在底泥的快速定殖提供条件,能显著促进有害物质的分解;同时本品富含三甲胺乙内脂等新型抗应激物质,使用后能有效降低水产动物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持续升高水平,防止因水体环境突变引起的各种应激。其使用量较低,一般在300克/亩。在2016年1月底珠三角地区寒潮到达时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凡是使用该品的虾池里对虾基本上安然无恙,而附近未使用虾池,几乎对虾均给冻死。

 

 

 

 
 
 
 
Copying© 2014 江苏天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0-87236815 地址:江苏无锡市宜兴官林镇 备案号:苏ICP备14020592号